学院主站|

学生工作

当前位置: 系部首页 -> 学生工作 -> 正文

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||健康与管理系2025年暑假返家乡活动(九)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

我是健康管理03班李田雨,当列车驶离熟悉的校园,窗外的风景逐渐切换成记忆里的乡音与街巷,我知道,这个暑假,我要以“返家乡”志愿者的身份,重新认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。带着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的信念,我穿上红马甲的那一刻,忽然明白,所谓担当,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豪言,而是藏在社区的每一片落叶里,藏在路人接过头盔时的笑容里,藏在环卫工师傅接过凉水解渴的瞬间里。

假期返回家乡,我报名参加了小区物业大厅的志愿服务,主要负责打扫卫生。每天上午,我会先拎着水桶,用抹布仔细擦拭大厅的玻璃门和窗台,把上面的手印和灰尘一一擦净;接着拿起扫帚清扫地面,连沙发底下、墙角这些容易积灰的角落也不放过;然后整理便民服务台,把散乱的登记表、宣传页码放整齐,再用消毒湿巾擦拭桌椅和触控屏。虽然只是些琐碎的活儿,但看着原本有些杂乱的大厅变得窗明几净,居民们进来时露出舒心的笑容,还会笑着跟我说“辛苦了”,心里就暖暖的。这次志愿服务,让我在家乡的小天地里找到了归属感,原来为邻里做点小事,也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。

下午,我参加了发放安全头盔的活动。在社区门口开展时,起初有居民不解:“骑车戴头盔太麻烦了。”我们拿出交通事故案例手册,耐心讲解安全知识,亲手为大叔大妈调整头盔的松紧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帽子,是给我们的“护身符”啊!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戴上头盔骑行在街巷,我忽然意识到:中国式现代化的“安全底色”,需要我们用这样的耐心与细致去守护。青年的肩膀,既要扛得起理想,也要接得住这些关乎民生的“小事”。

为环卫工师傅送水的那个午后,气温直逼三十八九度。我们在社区服务站支起凉棚,烧好绿豆汤,看着师傅们放下扫帚、脱下被汗水浸透的工装,捧着水杯一饮而尽。一位师傅擦着额头的汗说:“每天天不亮就出来干活,你们这杯水啊,比空调还凉快!”他黝黑的脸上映着阳光,笑容里满是朴实的满足。那一刻我懂得了: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“共同富裕”,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温暖。我们为劳动者递上的不仅是一杯水,更是青年一代对“劳动最光荣”的践行,是对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”的生动注解。

这个暑假,我没有在空调房里刷手机,没有在旅行途中打卡风景,却在社区的烟火气里读懂了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深意。它不是课本上抽象的概念,而是社区干净的街巷、居民安全的出行、劳动者舒展的眉头。青春的挺膺担当,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宣言,而是回到家乡,用脚步丈量土地的温度,用双手解决身边的问题。

虽然志愿服务结束了,但红马甲的温度、居民的笑容、师傅的感谢,都成了行囊里最珍贵的收获。我知道,无论未来走到哪里,这份来自故土的力量都会提醒我: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,需要我们把根扎进基层的土壤,把青春的光和热,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因为,青春的意义,本就在于——让自己的成长,与家乡的发展同频;让个人的担当,为时代的进步添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