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今年立夏时间为2025年5月5日13时气,也是夏季的第1个节气,每年公历556分57秒。立夏时节,气温升高,雨量月5-7日交节。俗话说立夏有“三候”增多,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。日常饮食起居、出行运动也应随之改变,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1.顺应自然,规律作息
进入立夏以后,日出早而日落晚,起居要顺应自然规律,可适当推迟睡眠时间、提前起床,建议在中午适当休息,以缓解倦怠。立夏以后,天气转热,容易出现心神不宁。因此,值此时节,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,加强对心脏的保养,要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,切忌暴喜暴忧。
2.补充营养,平衡膳食
立夏过后,温度逐渐攀升,人们难免烦躁上火,食欲也会有所下降。所以饮食宜清淡,应以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,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可多喝牛奶、多吃豆制品、鸡肉、瘦肉等,既能补充营养,又起到强心的作用。平时多吃蔬菜、水果及粗粮,可增加纤维素、维生素B、C的供给,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。夏季气温较高,食物易污染变质。因此人体的胃肠道极易受到影响,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脱水、感染性休克等症状。夏季到来,请一定注意饮食卫生。此外,冷饮食用要适量,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,以减少寒凉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3.注意卫生,防范疾病
细菌性痢疾(简称菌痢)是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,它由痢疾杆菌引起,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,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、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。应注意搞好环境卫生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,加强对饮食、水源管理,消灭苍蝇,不吃生冷蔬菜,不吃不洁瓜果,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,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。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急性结膜炎(红眼病)。此病潜伏期短,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,自觉双眼剧烈疼痛,畏光流泪,有异物感。在高温高湿的初夏,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,少去人多的场所,避免接触传染源。
4.适量运动,增强体质
立夏时节,可以选择轻度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。在运动时,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,避免在烈日下运动。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,此时气温相对较低,空气质量也较好。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体出汗增多,水分流失加快。因此,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。建议每天保证充足的水量摄入,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。此外,应尽量避免饮用含糖或碳酸的饮料,以免对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。可以选择淡盐水、茶水或温水作为补充水分的饮品。